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思维涉嫌某名原创作者称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思维涉嫌某名原创作者称

2024-06-30 17:29:38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近日,罗振罗辑里在中国原创微信群中,思维涉嫌某名原创作者称,抄袭自己原创翻译的文章一篇三万五千多字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文章,被逻辑思维改编成其第115期节目。内容

罗振宇的道德《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思维涉嫌某名原创作者称

  据了解,这篇科普文章是标准于1年前首发在知乎网上。作者发现文章直接使用并未经其同意之后,罗振罗辑里马上联系了对方工作人员,思维涉嫌要求对方向文章作者征得使用权。抄袭然而逻辑思维的文章工作人员,先是内容试图使用翻译费让作者收声,被拒绝后,道德逻辑思维工作人员态度转变,标准坚称自家节目不是罗振罗辑里营利性质,不需要经过作者同意,并称已征询律师意见。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思维涉嫌某名原创作者称

  PS:是不是营利,小鲸就不做过多议论了。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思维涉嫌某名原创作者称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对此,蓝鲸TMT特意将该篇科普文章与逻辑思维第115期节目拿出来做个对比,梳理了以下几点:

  一、“吓尿指数”

  在文章中翻译为“吓尿单位”,在逻辑思维的节目中罗振宇称之为“吓尿指数”,其他内容均为文章内容的换言说法。比如节目中所提及“老王想把人吓尿”的例子和“老钱要想把人吓尿”的例子,均为原文中的内容,连举例的姓名都未改变。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原文截图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二、“抄袭人脑”

  文章中称“我们的整脑模拟已经能模拟小虫子的大脑了,蚂蚁的大脑也不远了,接着就是老鼠的大脑,到那时模拟人类大脑就不是那么不现实的事情了。”而在节目中,罗振宇所讲解的内容为“刚开始特别慢,只能搭建一个爬爬虫似的大脑,但是它用几十年时间,慢慢地没准儿就会拱成一个蚂蚁的大脑,再用几十年时间,它就会达到一个老鼠的水平,再用十几年时间,它没准儿就能达到人类一个完全痴呆儿的水平”。这一段的讲解就直接修改成其自己的思维看法。

  原文截图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涉嫌抄袭文章 内容道德标准在哪里?

  节目中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还有很多。

  经蓝鲸TMT调查,其实该事件发生于2015年4月份,当时原翻译作者在知乎开贴,详细记录了与逻辑思维工作人员沟通的整个过程。原文翻译作者对逻辑思维提出三点:

  一、要求主动联系原作者,向原作者说明情况,并且主动支付内容使用费用;

  二、将翻译费用按照千字八十的标准捐赠给我指定的慈善机构;

  三、以后在使用其他作者的作品的时候,能做到事前主动联系作者这个最基本的尊重类似的时间。

  逻辑思维方面对于第一二点表示赞同,但是对于联系原文作者的要求,逻方一直在偷换概念,不断强调不联系作者的行为已经征询过律师,是合法行为。这也是双方一直不能协调的重点。在原文翻译作者看来,你使用他人文章,不管是作何用途,出于尊重,要联系作者征求其使用权。而罗方一副“我尊重法律”的态度,如果被原文作者发现文章被使用,那我方可主动提出支付使用费用,显然是能钻空子就钻空子,让人气愤。

  在这件事件之前,2015年年初之时,罗辑思维与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王路发生过一起关于版权的事故。事件的起因是罗辑思维的两期节目使用了王路的两篇文章却没有给作者署名,也没有加上文章来源。

  于是乎王路发出了《罗辑思维,你讲点职业道德好不好?》的帖子。在帖子发出的几个小时后,罗辑思维便发出了一封道歉帖和相关处理意见。

  信件中承认“这个事确实没有职业道德。这个骂挨得一点也不冤……在这里,我代表罗辑思维所有的老少爷们姑娘媳妇儿跟王路老师赔个不是。”

  同时罗振宇也呼吁法律工作者们探讨互联网时代传播知识与产权保护这个大命题。而此次纠纷的圆满解决,除了维护自身权益之外,也对社会的版权保护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时代中,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识。然而也是因为这种“言论自由”导致了许多在作者间的纠纷,谩骂与诋毁也已经司空见惯。你抄我内容,我用你文章,发现侵权后,就是一纸公函。4月26日为世界知识产权日,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互联网维权的新闻,比如“知乎状告微博营销账号侵权”、“百名自媒体人联名控诉一点资讯侵权”等。新闻一出,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赞同与支持维权人的做法,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已经将众多营销号拉入黑名单。但是对于像逻辑思维这中名气颇大、定位颇好的团队,随意拿他人文章改编成自家节目不告知作者的行为也称之为符合法律,那么在法律之上道德之下的中空地带,做人办事的准则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是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还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责任编辑:综合)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