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安徽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安徽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2024-06-28 16:13:42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韧性人口密度持续提高,安徽安全近年来安徽下大力气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强化应急防控能力提升取得较好成效。城市城市创建

“十四五”期间,建设全省规划建立城市体检数据库,申报示范试点投资约1429.3亿元完善排水防涝体系,发展实现城市生命线工程全覆盖,韧性形成城市安全发展“安徽样板”。安徽安全

安徽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安徽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安徽强化“韧性”城市建设 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 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2021年,强化安徽省向国家推荐合肥等城市申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城市城市创建规划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牵引,建设突出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理、申报示范试点风险防控、发展监督管理、韧性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建设。同时,依托专业力量,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在全省做好建设“样板”。

全省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桥梁、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等设施布局。“十三五”以来,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体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上,增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专门结合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燃气爆炸、内涝治理等灾害事故的防范、预警、查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清单,对账销号,有效消除了灾害事故对城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合肥模式”出圈推动形成“安徽样板”

今年9月,全省举行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中签约仪式,16个地市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进行集中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正式走向各市,迈出了“省会示范、辐射各市、服务全国”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全省各市县均建立了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以此为基础,眼下安徽正在积极推进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力求从事后调查处置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接下去,各方责任主体将围绕组建工程建设联合体、推进省级监管平台和监测网建设、完善技术规范体系及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在省级平台建设上,突出平台的监督管理、技术服务、决策支持等主要功能,与各市监测系统功能协调联动;按照市场化机制,由各市级国资平台公司,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对接,组建城市生命线安徽工程建设联合体,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初步形成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1+16”运行体系。

规划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力争16个市全部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同时,各市积极建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大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储备,规范完善应急制度体制建设,保障城市应急效率。

实现应急保障设施适度超前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持续提高,对城市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城市应急保障设施能够适度超前发展。

城市排水防涝建设是其中一大重点,2016年起全省组织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已累计投资752亿元,完成全省136个主要易涝点整治,通过实施城市排水管渠工程、排涝泵站工程、雨洪行泄和调蓄工程、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内涝治理能力。 “十四五”期间,还规划实施重点项目450项,估算投资约1429.3亿元,构建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

此外,全省范围内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确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排水防涝设施、安全设施等18个类别78项指标,突出应急基础设施、冗余场所、备份设施等建设要素,构建城市韧性度高、中、低评价体系。建立城市体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类灾害更快更准确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记者 吴奇)

(责任编辑:热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