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定语过多的618战报,难掩智能手机厂商们的焦虑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

定语过多的618战报,难掩智能手机厂商们的焦虑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

2024-06-25 23:17:22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智能手机行业的定语的战的焦未来仍充满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过多才能在激烈的报难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期待智能手机厂商们在探索新业务模式的掩智同时,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创新和惊喜。机厂

为期近一个月的商们618已经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平台陆续发布了战报。定语的战的焦与往年相同,过多各大电商平台均称618期间平台业绩“获得了亮眼的报难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掩智是,无论是机厂“618主场”的京东,传统电商巨头淘宝天猫还是商们电商新贵抖音、拼多多都没有公布GMV数据。定语的战的焦

定语过多的618战报,难掩智能手机厂商们的焦虑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

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淡化GMV,过多或许是报难因为经济承压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趋保守。电商行业从此前的追求“规模”,变为了追求“质量”。

定语过多的618战报,难掩智能手机厂商们的焦虑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大电商平台都没有披露618期间详细的交易数据,但智能手机厂商们却纷纷交出了“第一”的答卷。细究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的618战报可以发现,亮眼的业绩背后,更多地是智能手机厂商们的文字游戏。

定语过多的618战报,难掩智能手机厂商们的焦虑 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

看似是喜报,实则业绩触顶

2023年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的战报中,只有小米披露了关键的GMV数据——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194亿元。

这一数字粗看起来似乎颇为可观,但对比2022年的187亿元以及2021年的190亿元,增速其实已经近乎停滞。这也从侧面说明,小米起家的互联网渠道,已经没有更多的红利可供挖掘。

与小米直接披露GMV数据不同,荣耀、OPPO、vivo三家智能手机厂商的618战报更多地侧重于“定语式第一”。比如,荣耀Magic5 Pro的冠军,需要满足京东天猫平台、6000元以上、安卓单品,统计时间为6月17日20:00-18日23:59四个条件。无独有偶,OPPO K10x的销量、销售额双冠军,也仅局限于拼多多平台的1000元-1500元价位段。

至于魅族,宣称自己618销售额同比增长500%,增速第一,主要是因为其接近两年没有推出新产品,去年618几乎没有存在感,趁着魅族20系列手机的热度,销售额实现翻倍,也不足为奇。

颇为讽刺的是,结合京东数据来看,618期间,智能手机单品销量TOP10中,除了iPhone 14系列的三款手机以及iPhone 13外,其他6款手机均为千元机。比如,618期间,销量排名第三的产品Redmi 10A的售价仅为869元。

千元产品热销,固然可以帮助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冲量,但一方面,低廉的产品售价,很难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在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冲击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背景下,唯有千元产品热销,也从侧面说明,大部分智能手机厂商的高端化策略其实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由此来看,2023年618,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固然交出了亮眼的战报,但这些战报很大程度上都局限于某一垂直市场,有极大的主观性。在此背景下,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千元机撤销,而高端化进程受阻,或许是因为智能手机行业高度承压所致。

价格战已常态化,购物节难救手机行业

尽管2023年以来,疫情已经不再对智能手机行业的上游产业链以及物流造成负面影响,但整体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仍萎靡不振。

IDC数据显示,2023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跌11.8%,为2013年以来出货量规模最低的一季度。事实上,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的出货量情况都不理想。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跌13.2%,不光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并且大盘还是十年来首次回落到3亿以下。

由于智能手机厂商需要提前向上游供应链下单,下游的消费者市场需求加速萎靡,也给智能手机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库存压力。

2023年初,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小米的组件库存相当于20万-30万部智能手机,“由于需求疲软,小米和大多数安卓品牌面临高库存水平的风险”。

巨大的库存压力反过来促使智能手机厂商“内卷”,推出高性价比的手机。

比如,2023年2月7日,一加推出了一加 Ace 2,该产品搭载了满血版骁龙8+,内存组合为LPDDR5X+UFS3.1,起步内存12GB,起售价仅为2799元。如此亮眼的配置,自然可以赢得市场的追捧。官方资料显示,一加 Ace 2京东、天猫双平台开售37分钟,即打破近1年所有安卓手机首销全天销量纪录。

一加 Ace 2入侵了Redmi的生存空间,后者自然不会等闲视之。2023年2月13日,一加 Ace 2首销当天,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就在社交媒体发文称,K60开启“512BG普及风暴”,Redmi K60 512GB版降价300元,售价2999元。

事实上,正是因为智能手机厂商加速“内卷”,智能手机行业的价格战已经常态化。2023年2月,iPhone 14系列开始大规模降价,其中iPhone 14 Pro系列降价600元,iPhone 14 Plus系列降价800元。5月,刚刚发布的华为P60系列也官宣降价,其中P60 Art降价1000 元,P60 Pro降价800元。

纵观2023年上半年的智能手机行业可以发现,在竞争压力陡增的背景下,大部分智能手机厂商都将新品的价格定为了“低价”,并且还不断进行促销,可以说是将促销“常态化”。考虑到消费者的换机欲望已经被提前透支,618业绩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

智能手机厂商逐梦新故事

智能手机行业下行的背景下,智能手机厂商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迎合时代的趋势,探索新的故事。

比如,2023年6月6日,苹果按部就班地更新完新系统后,发布了全新的Vision Pro。苹果CEO库克更是夸张地表示,Vision Pro是“一个全新的增强显示平台,一个革命性的新产品”。

正如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所言,“我们相信AR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这在科技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共识了,并不是我们的创见。”苹果在此时推出MR头衔Vision Pro,显然是希望靠独树一帜的供应链资源,抢占第一波市场红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初代产品,Vision Pro也存在致命缺点,比如其售价高达2.5万元,并且直到2024年初才正式开售,销售目标仅有15万台。要知道,初代iPhone虽然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并且售价高昂,但发售五天后,就卖出了100万台。

或许是因为意识到目前MR的产业链尚不成熟,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厂商将目光聚焦到了智能汽车行业之上。

早在2019年,华为就成立一级部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随后,华为联合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推出了智能汽车产品。2021年3月,小米对外表示,首期将投入100亿元用于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事实证明,智能汽车确实称得上是一大风口。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了2022年的688.7万辆,两年之间增长了4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车只能满足用户出行的需求,不能在室内和随身移动场景使用,明显不符合大众计算平台的要求。智能汽车业务取得突破后,智能手机厂商或许也需要调整自身的定位。

总而言之,定语过多以及缺少核心GMV数据的618战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不景气。面对这样的挑战,智能手机厂商们正在积极探索全新的业务模式,以应对市场变化和寻求新的增长点。

苹果推出的Vision Pro表明他们在产品多样化方面的努力。除了传统的智能手机,苹果正在进军MR领域,通过Vision Pro打造了一种融合虚拟和现实的全新体验。这一举措显示了苹果对于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他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领域。

与此同时,小米和华为则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举措进一步证明了智能手机厂商们正在寻求多元化发展,通过整合技术和资源,拓展到与智能手机相关的领域。

这些行业趋势表明,智能手机厂商们正在努力应对行业不景气,并通过多元化的业务模式来寻求新的突破。通过跨界合作和技术创新,这些智能手机厂商致力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智能手机行业的未来仍充满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期待智能手机厂商们在探索新业务模式的同时,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创新和惊喜。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