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敏付科技因为9项违规收央行罚单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将继续 规收管仍罚款137万元

敏付科技因为9项违规收央行罚单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将继续 规收管仍罚款137万元

2024-06-29 05:57:32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近日,敏付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发布新罚单。科技

罚单信息显示,因为央行敏付科技有限公司因(下称“敏付科技”)9项违规被央行南宁中心支行警告,项违行业续没收违法所得19488.71元,规收管仍罚款137万元。罚单同时,支付三位相关责任人累计被罚14.375万元,强监2人被警告。将继

敏付科技因为9项违规收央行罚单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将继续 规收管仍罚款137万元

资料显示,敏付敏付科技成立于2017年8月23日,科技注册资本为1.1亿元人民币。因为央行于2019年2月28日获得原属于北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海石基”)的项违行业续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全国范围内的规收管仍互联网支付,2019年7月10日顺利完成续展。罚单

敏付科技因为9项违规收央行罚单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将继续 规收管仍罚款137万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对于以往,支付机构的业务体量越来越大,所涉及的消费者、用户、商家等主体越来越广,涉及到的违法违规的金额也会随之增加。

敏付科技因为9项违规收央行罚单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将继续 规收管仍罚款137万元

罚单内容显示,敏付科技涉及的违法行为类型包括:未建立单位支付账户管理制度,未明确单位支付账户功能与限额、账户使用期间的监督管理、销户等事项的管理要求;制定的《互联网支付接口管理制度》未明确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的使用范围、交易类型、交易限额,以及相关密钥的管理要求;特约商户身份核实制度落实不到位;将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资金结算至特约商户在敏付科技有限公司开立的支付账户中;为不满足条件的特约商户提供T+0资金结算服务;对开立相关支付账户的客户身份核实不到位;变相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未按照规定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资料保存义务。

同时,时任敏付科技执行董事、总经理陈宇程,时任敏付科技风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谭剑峰皆因对敏付科技变相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各处罚5万元。而时任敏付科技副总经理、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志锋因对敏付科技未按照规定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资料保存义务的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4.375万元。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支付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基调形成,对于支付的整顿是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将继续

除了敏付科技收到央行罚单之外,4月30日,央行公布了一则处罚信息,罚款金额创第三方支付行业挨罚新纪录。

在4月30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商银信支付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商银信支付”)因涉十六项违规,被合计罚款1.16亿元。

从违规行为来看,商银信支付踩踏的监管“红线”颇多。处罚决定书显示,商银信支付存在擅自中止支付业务、挪用备付金、变相出借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资质、未按规定开展备付金集中交存、未按规定设置特约商户银行结算账户等共计十六项违规行为。

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下,监管不仅会没收支付机构的非法所得,还会在此基础上罚以等额或成倍的罚金。而违法所得与业务量是成直接正比,这是导致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金额屡创新高的原因。”

从近年来支付机构所接到的罚单数量、数额及处罚原因来看,央行对支付机构保持了持续的严监管态势。监管对支付牌照数量也在收紧。截至5月19日,央行官网显示,第三方支付机构确认注销牌照已达34家。

“支付行业强监管仍会持续。除了对支付机构违法违规业务的监管,强调持牌合规经营外。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监管也在持续加强。”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陈文则对记者坦言,“未来,央行对于支付的监管重点将集中在用户隐私数据信息的保护以及对于支付机构与违规机构或高风险机构的通道业务合作整顿等。”记者 李冰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