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行摄滩涂海乡 松下G9霞浦之旅(前篇) 失望总是行摄G霞难免的

行摄滩涂海乡 松下G9霞浦之旅(前篇) 失望总是行摄G霞难免的

2024-06-30 07:54:05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失望总是行摄G霞难免的,不过有时候有失才有得,滩涂虽然今天要回程,海乡计划的松下行程也已经走完了,但是浦之篇时间还有富裕,所以我们临时决定去不远的旅前盐田鹅湾红树林,一个拍完后我觉得是行摄G霞此次拍摄最美的滩涂。

【PChome影像行摄频道 —— 朝夕G9霞浦情(前篇)】11月中下旬,滩涂上海进入深秋,海乡伴随者秋雨,松下气温急剧下降,浦之篇冲锋衣、旅前薄羽绒、行摄G霞高领内衣已经成为了我的滩涂标准装备。犯难的海乡是此次霞浦行怎么准备行李,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地处福建的霞浦基本在十几二十度,比上海要暖上5度左右,感觉穿的厚衣服到了霞浦会成为累赘,但是一大早浦东T1出发的航班,路上不保暖又不行,不过没想到最终穿了保暖衣服成为了正确的决定,霞浦的早晚还是比想象的要凉,加上天气不好还下了雨,没有太阳的照耀,即使白天也感受不到应有的暖意。

行摄滩涂海乡 松下G9霞浦之旅(前篇) 失望总是行摄G霞难免的

行摄滩涂海乡 松下G9霞浦之旅(前篇) 失望总是行摄G霞难免的

此次去霞浦共5天,行程以霞浦美丽滩涂的日出日落为主,会去到小皓、围江、东壁、北兜、沙江、花竹、盐田、北岐、半月里、杨家溪等地。带的摄影装备以松下Lumix G9微单相机为基础,配了三支镜头,分别是LEICA DG 8-18mm F2.8-4、LEICA DG 25mm F1.4和LEICA DG 50-200mm F2.8-4 POWER O.I.S.。

行摄滩涂海乡 松下G9霞浦之旅(前篇) 失望总是行摄G霞难免的

这套组合虽然谈不上极限的轻便,但是却做到了拍摄用途、相机整体性能与轻便的平衡。G9有不错的画质、对焦和防抖是G9的强项,还有高速连拍;三款镜头等效焦距覆盖16-36mm、50mm和100-400mm范围,其中一广一长两支变焦镜头可以很好的应对风光摄影的需求,而中焦大光圈定焦镜头则可以满足人文拍摄。如果采用最轻便的摄影器材无法满足拍摄需求,而如果采用同规格的更大画幅产品,在重量和体积上则要增加不少负担。另外,关于户外拍摄看重的可靠性,G9与三款Leica DG镜头都拥有专业的防护性能,前面说了此次霞浦行碰到了下雨,在没有其他防护装备的前提下,雨中拍摄却没有因为相机的原因被迫中止,而是顺利的冒雨拍完了。(注:拍照撑伞也是麻烦事,所以最终穿着冲锋衣直接在雨中拍摄了)

上海飞福州大约1个半小时就到了,从福州去霞浦需要近3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一早出发就是不想浪费第一天拍摄日落的机会。总共5天4晚,我们的行程安排了4个日出4个日落,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因为涉及到天气的赏赐,并不是安排了就可以拍到的。而实际上,此次运气并不好,8次机会最终全部落空,而总5天的行程也只有在最后2天,太阳才在中午稍稍露了一下头,之后又隐于厚厚的云层中了。

小皓是第一站,第一次来霞浦的我到达小皓的那一刻是激动的,因为有太多的未知,原来渔民晒海带、晒紫菜都是在海上直接插起竹竿。可惜到的时候还是有点晚了,加上厚厚的云层,原本想象中的金黄色滩涂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拍摄以失败告终,不过好在这天的拍摄是此次拍摄最不如意的一天,之后一天天的变好,也是此次略显遗憾中的幸运。

第二天的日出行程安排在了围江,拍笊篱屿,虽然没有看见朝霞,但是云层薄处映出的亮光让我们对之后几天有了更大的期盼。来霞浦拍照除了要碰天气,还要掐准潮起潮落的时间。笊篱屿也叫馒头山,因为是突起在海上形似馒头得名,但实际上如果在潮水更低位来的话还可以看见从岸边通向馒头山的长长滩涂路,而此时形似笊篱,所以被称为笊篱屿。第一次来霞浦的我们确实经验不足,要想拍出完美的笊篱屿需要好天气以外,还需要日出的时间点在涨潮之前。

此次的行程虽然也安排了古村落、渔村、古榕树等拍摄地,但最主要的都是拍摄霞浦各个美丽的滩涂。离开笊篱屿我们去了半月里,一座福建特色的古村落,关于古村、渔村我会在下篇中讲诉,上篇会直接跳过继续滩涂之旅。而镜头方面以LEICA DG 50-200mm F2.8-4 POWER O.I.S.为主,因为我们会选择比较高的拍摄点,所以较远的距离还是需要长焦镜头来帮助我们;LEICA DG 8-18mm F2.8-4这支广角镜头则可以补一些全景,是长焦以外很好的补充。

下午去了两个地方,先是小皓的西山,有别于第一天山上的拍摄点,下午去西山潮水已经褪去很多,可以直接走上滩涂拍摄,而落日拍摄点是西山不远的东壁。

在西山,我们清晰的看到了海中晒着的紫菜(春夏季海带、秋冬季紫菜),涨潮后紫菜会被海水淹没,水面上只会露出一根根的竹竿,而落潮后,成片的紫菜就会露出水面。虽然这样晒并无法完全晒干,但是相比将完全湿的紫菜捞上岸,经过初晒的半干紫菜处理起来应该会轻松方便的多。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如果没有太阳,渔民们是否就任由紫菜进水出水如此反复呢?

虽然霞浦众多滩涂都是由海水、滩涂、群山、渔船、海带、紫菜等组成,但其实每片滩涂都有各自的特色,东壁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东壁的滩涂以沙为主,不是泥也就可以看到被海水冲刷出的不同纹理。东壁的纹理是不规则的细线条,配上原本就棕黄色的沙,如果赶上落日余晖,可以映衬出非常美妙的金黄色。而即使没有太阳,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冷色的海水和暖色的沙滩交织出不可思议的线条画。

滩涂摄影,阳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根据实时的天气预报,在周四碰到晴天的概率更大,所以我们临时做了决定,将第三天和第四天的行程做了对调。日出日落是每天的必修课,在哪儿拍到都可以,但即使没有,也可以当水墨风光画来拍,而第四天的杨家溪大榕树没有太阳就意味着完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必须的,而之后的拍摄也印证了这次决定的正确性。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向北兜出发,这里是渔村,海岸是砂石地,可以近距离听海浪拍滩涂。由于天气的反复,今天的云层感觉又厚了起来,不过太阳却稍纵即逝的洒了一下金色,也预示着我们预计周四会有好天气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来霞浦,如果不安排走村落,基本只要拍一早一晚两个时间点就行了,而白天的时间可以选择休息,因为就算天晴,白日里的顶光也是滩涂摄影的大忌。

下午我们去了沙江S湾,天气就不再说了,反正是没见着太阳,不过S湾还是看到了。退潮的原因,滩涂大部分露出了水面,而较深的S形水道则将S湾完全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不过拍S湾在涨潮的时候拍其实更好,因为就算没有明显的河道,两旁密集的晾晒用竹竿也可以勾勒出“S”的形状。

第四天,终于迎来了天气预报中的晴天,云层虽然没有完全散去,但是已经有一些透光了,不过遗憾的是,花竹的日出还是没有看到,也就是说此次行程拍到日出的机会已经越来越渺茫了,不过我们对于今天可以出太阳的信心还是很足的,期盼着上午的杨家溪拍摄和下午的盐田落日。

接近中午的时候,天空确实放晴了,不过到了下午,云层又一点点的开始增厚,尤其是落日的方位,依旧是大片乌云,而且云层开口向西移动的速度始终没有赶上太阳西沉的脚步,一丝金边之后,盐田下青山特大桥的拍摄也结束了,而此次行程的四个落日正式画上终止符,每天都在向着好方向进展的霞浦行依旧留下了遗憾。此时最后一天的日出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目标北岐,我们5点就退了房驱车出发了,到达北岐时天空依旧是黑的。拍摄点已经来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也是此次行程我们见着摄影爱好者最多的一个点,或许这最后的机会可以成真。随着日出时间的一点点临近,天倒是一点点亮了起来,不过我们的机会却在一点点变得渺茫,因为云层虽然有一些开口,但并不是在日出的东方。一些显然对霞浦更熟悉的摄影爱好者已经开始收拾装备准备走了,既然没了机会,那我们还不如快点赶往下一个点,因为下一个点是盐田南湾,那里有著名的围网和甲骨文,是需要掐着潮水水位拍摄的点,所以第二个重要决定做出,快速赶往盐田南湾,和涨潮比速度。

到达南湾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其他摄影爱好者开始撤了,上了拍摄点我们顺利的拍到了围网,但是甲骨文在哪儿呢?我们并没有看到,应该就是在围网边上。询问得知甲骨文刚被潮水淹没了,还是来晚了半个小时,如果我们早上不去拍日出直接来南湾或许会更好,当然这样的假设其实并没有意义,毕竟我们是第一次来霞浦,拍摄经验需要自己摸索、积累,尤其是对天气、潮水、时间非常苛刻的霞浦滩涂摄影来说,我们的运气不好反而是在激励着我们总结经验下次再来。

失望总是难免的,不过有时候有失才有得,虽然今天要回程,计划的行程也已经走完了,但是时间还有富裕,所以我们临时决定去不远的盐田鹅湾红树林,一个拍完后我觉得是此次拍摄最美的滩涂。

红树林虽然叫红树林,但是当地人说水里的树并不会变红,全年都是绿的,叫红树林可能更好听吧,也更有诗意。红树林也是讲究水位的地方,我们到得时候在涨潮期,相比露出滩涂和树根,我觉得现在这样的小树只露一点树冠其实更漂亮,算是被我们撞着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开始说,第一天地拍摄最糟糕,但是此次的行程却是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第四天的杨家溪,最后一天的红树林都是意外收获。(注:杨家溪会在后篇中介绍,为什么说计划中的杨家溪算是意外收获,因为杨家溪非常需要阳光,而且我们来之前对于拍到霞浦滩涂日出日落是充满信心的,而对于杨家溪只是抱着撞大运的心态而来)

红树林满意的拍摄结束意味着霞浦行的结束,我们唯一的遗憾只剩下没有拍到甲骨文,就是不拍看一看也好。走之前霞浦又一次给了我们一个小小惊喜,在上午去南湾拍围网的时候我们有意留意了当日的潮起潮落时间,推算下来,下午1点半左右甲骨文将露出水面。虽然去机场的车程要2个半小时(南湾相比我们每晚驻扎的霞浦县城离福州机场更近一些),但是只要拍完就走其实还是来的及的,所以最后一个重要决定就这么做下了,返回南湾,然后赌1点半到2点的这半个小时和去福州机场不堵车。

运气总是站在有准备的人这边,12点多开始落潮,到1点半甲骨文终于显露出了真容,一条条形似甲骨文的水道露出了水面,而且落潮的速度远比我们想的要快,就半个小时,到两点的时候最近的滩涂已经完全显现,此时其实已经过了拍摄甲骨文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赌的这半小时确实是仅次于早上涨潮阶段甲骨文被海水淹没前之外最好的拍摄时间段了。

最后再来说下相机和镜头,松下G9对于此次拍摄最大的帮助来自于专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对焦、防抖、连拍、续航、防一定量的雨淋都保证了此次拍摄的成功,即使天气不好光线暗淡也没有难倒松下的这台专业微单相机。而镜头,一个字“轻”,三颗镜头加起来也没有占用多大的背包空间,背起来不觉得累,够轻便;当然这个“轻”并不是说不好,是相对更大画幅镜头的“轻”;做工上,金属材质的手感和同样防一定量的雨淋也是可靠性的保障;而更重要的一点,这三款镜头均是LEICA DG镜头,画质没得说。

另外,还要提一下松下G9的高分辨率模式,可以拍摄8千万像素照片,也就是相当于原始2000万像素上增加了四倍的数据采集量,这个模式采用多帧合成的方法来提升照片内的像素数,可以有效提升画面细节的呈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模式在拍摄静态物体时才能发挥作用,拍摄动态物体会产生模糊,不过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达到一些类似长曝的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数码影像频道:http://dc.pchome.net

数码影像俱乐部:http://dcclub.pchome.net

数码影像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chomedcdv

车科技频道:http://auto.pchome.net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