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浙江海宁市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粮食其中已建成4.75万亩

浙江海宁市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粮食其中已建成4.75万亩

2024-06-18 07:31:30 [百科] 来源:避面尹邢网

近年来,浙江资金主产海宁市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海宁和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主要任务,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目布项目区坚持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粮食农业、区倾水利、浙江资金主产林业、海宁和项科技等措施综合治理。投入2012年以来,目布海宁市农业综合开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6.35亩,粮食其中已建成4.75万亩,区倾亩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公斤,浙江资金主产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海宁和项确保粮食安全、投入实现粮食产量“三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开始实施以镇(街道)为单一业主的管理模式,为适应改革新状态,该市转变工作职能,围绕“三个提高”强化项目监管。

一、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提高监管科学性。通常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都是凭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目测来判断质量的优劣,但这种方法因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撑,往往难于令人信服。为此,该市积极探索监管新机制,从2014年开始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第三方检测。由于第三方检测独立于项目监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时又有完整的检测数据,所以检测结论易为各方接受。如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则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从近三年的检测情况来看,工程质量均达到设计要求。第三方检测机制的引入,提升了项目监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浙江海宁市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粮食其中已建成4.75万亩

二、引入“互联网+”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时效性。对于涉及公共安全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今年先择桥梁工程为试点,借鉴“互联网+政务”的思路,引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管。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监管,在我省属首次引入。该系统可24小时全程记录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能实现远程即时监控,并可保存30天的相关记录。从应用的情况来看,采用远程监控系后,可第一时间掌握工程进展,了解工程施工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进一步提高项目监管的时效性,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进展。

浙江海宁市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粮食其中已建成4.75万亩

三、引入监督员监管机制,提高监管宽泛性。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点多、面广,除项目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日常监管外,今年还在2016年红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项目监督员监管机制。通过聘请项目所在村老党员担任工程建设监督员,开展项目建设监督工作,从而建立一套社会力量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制度。每个合同标段聘请1名项目所在村的老党员担任项目监督员。监督员选聘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事公正、责任性强的老党员。为保证项目监督员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专门制订了监督员工作职责,举办了上岗培训,并颁发了项目监督员证书。因监督员居住在项目所在村,本人也是项目受益者之一,关系到自已的切身利益,所以从自身利益出发也非常关注工程建设质量。同时监督员对本村情况熟悉,且项目建设地点在“家门口”,便于对项目建设进行日常监管。通过引入监督员监管机制,强化了项目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监管的广度和深度。

浙江海宁市将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粮食其中已建成4.75万亩

(责任编辑:热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